今年的气候为何如此极端?

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消息,自6月13日以来,我国经历了今年以来的首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事件强、影响大。 截至7月12日,高温事件已持续30天,覆盖陆地面积502.1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9亿多人。

连续几天高温天气多地出现中暑。 仅7月10日,四川华西医院就收治了3例中暑患者,其中1例危重死亡,2例送重症监护室抢救。

在多地持续高温热浪的同时,今年汛期以来,我国洪水频发,尤其是南方,大暴雨、强降雨多发。 其中,降雨呈现南北两条雨带的特点。 南部珠江流域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大,北部辽河流域降水量为历史同期第二。

专家预测,预计今年盛夏,局地大概率出现特大强降水,同时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特高温事件。 “热水”天气让很多人不解:今年的气候为何如此极端?

b89c6152a44ccc1e9903fffca2b1d0c8

为什么最近极端高温天气频发
目前我国多地极端高温天气持续,全国高温图持续冲上热搜。
7月6日,四川实时气温高于吐鲁番,产生了当日全国最热的三个城市。 13日14时30分,上海徐家汇站气温达到40.9℃,追平187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记录。此外,重庆江津、浙江天台、陕西安康等站的气温也有 最近几天也超过了40℃。
目前,全国71个国家气象站的最高气温已超过历史极值。 其中,河北灵寿(44.2℃)、藁城(44.1℃)、正定(44.0℃)和云南延津(44.0℃)最高气温在44℃以上。
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国务院例行政策吹风会上,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王亚伟介绍,汛期以来,全国平均气温 15.8℃,比上年同期高0.7度。 ℃,也是同期历史第二高。 6月份,我国平均气温为21.3℃,比上年同期高0.9℃,为1961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也显示,6月至 今年7月12日,我国平均高温日数5.3天,比上年同期多2.4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大范围高压异常的维持是近期极端高温的最直接原因 在我国,”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军以四川为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大部分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气团由高空向低空绝热下沉升温,导致近地表气温显着升高。 同时,下沉气流导致晴天少云,太阳辐射增加,也使地表温度升高。 此外,高温会诱发部分地区突发干旱,土壤水分快速下降将进一步加剧高温强度,使部分地区易出现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高温天气。
除了大气环流异常的原因,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丽霞提醒,还要关注我国高温天气之间的相关性 和世界其他地区。
今年6月中旬以来,北半球多地出现持续高温热浪。 我国天气系统上游,尤其是欧洲,高温不断刷新历史记录——6月13日,西班牙中南部最高气温超过40℃; 18日,法国多地高温破纪录,70多个省发布高温预警; 19日,德国出现破纪录的高温天气,勃兰登堡州爆发森林大火。
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较常年高约0.4℃,为1979年以来最高,其中俄罗斯北部和西欧高出2℃以上 . 与历史同期相比,此次欧洲、东亚、北美同时期的高温热浪事件打破了历史极值,影响范围广,但影响程度不如 比 2003 年的高温事件高。
高温持续,让人不禁要问:今年的高温是太早了,还是不正常?
据国家气候中心分析,21世纪初以来,我国大规模持续高温事件的典型年份为2003年、2013年和2017年。总体来看,今年的高温事件 启动时间早于上述三年,但历史极端站的持续时间和数量目前少于这三年。 虽然影响范围和单站最高气温不如2017年,但已经超过2003年和2013年。
张丽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世纪中叶以来,强度 ,中国高温事件的持续时间和频率都显示出显着随着增加的趋势,发生时间也趋于提前。 但以受高温影响较大的新疆地区为例,6月1日至8月15日之间的任何一天都可能出现夏季高温天气。因此,不能说今年的高温 来得太早了。 属于正常时间段。
王军认为,今年部分地区的高温天气可能是极端异常天气,但具体异常程度要与历史平均情况详细对比评估后才能确定。 极端高温天气可能给当地居民特别是中老年人和儿童的身心健康、森林防火、农业生产和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
平均降水量为2017年以来同期最高
在持续高温天气之前,我国南部的暴雨也带来了多重灾害。
进入汛期以来,我国共发生区域性暴雨18次,华南、福建等地暴雨次数增加了20%~100%。 两广降雨量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广东中部、广西北部和福建北部降雨量超过1200毫米。 近日,今年首个登陆台风“辛巴”及其环流云系,给多地带来大范围强降雨。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王亚伟近日提到,自3月17日汛期开始(至7月8日)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280.6毫米,同比增加10.7% 与上年同期相比。 ,创2017年以来历史新高。目前,洪涝灾害造成40人死亡和失踪,受灾人数2180.5万人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47.6亿元。
南方多场暴雨,华北黄淮等地高温持续。 四川、陕西等地甚至出现旱涝急转。
旱涝急转是指在某一地区或某一流域无降水或降水少时,在短时间内发生高强度降水,形成洪水的气象水文事件。 初期,发生了旱灾。 . 由于自然状态变化快,时间短,降雨强度大,容易引发山洪暴发、河水暴涨、河水入侵,内水难以及时排放,给洪水和洪水带来很大挑战。 旱灾防灾。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飞表示,今年汛期降雨受大范围气候背​​景影响,包括热带太平洋三年拉尼娜现象, 和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温。受早期北跳、位置西移等因素的影响。
正在进行的拉尼娜事件不仅为今年南海夏季风的早发和我国雨季的提前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而且还影响了此后发生的高温 六月。
张丽霞说,SST确实是影响高温变化的重要强迫因素之一。 科学研究指出,拉尼娜现象有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西延伸,使我国高温日数更加频繁,强度更强。 除了拉尼娜现象,中纬度罗斯贝波也是高温热浪的可能原因。
此外,国家气候中心还提到,我国气候异常还受到其他海域(如印度洋、大西洋等)海温变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如 积雪和极地冰,其演化和气候影响比较大。 不确定因素,气象部门将继续加强监测预报,及时修订气候预报。
国家气候中心汛期值班主任袁媛表示,预计今年盛夏(7-8月),我国气候条件将从平均到偏差 ,旱涝灾害阶段性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较多,气候季节内多变。 高几率。
中国科学院大气科学研究所多模式集合预报最新结果显示,2022年仲夏(7-8月)我国降水主雨带将落入东部 河套、华北大部和东北南部,降水量较多,达2~50%。 黄河、海河、辽河流域中下游强降雨过程多,局地极端强降雨概率高,可能发生洪涝灾害。 要保持警惕,提高预防意识。 同时,长江下游降水量少2-50%,易发生高温干旱,部分地区可能发生极端高温事件。
全球极端天气可能正常化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过去 50 年全球变暖正以 2000 年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 气候系统不稳定加剧,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称其为“全人类的红色警报”。
上述报告还指出,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很可能)和大多数大陆(很可能)观测到的极端高温强度和频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对中国极端极端温度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变化的影响可以与自然变率显着区分开来。
张丽霞说,除了通过温室效应直接使大气变暖外,温室气体还可以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大气循环导致高温升高。 例如,随着温室气体的增加,大气变得更加稳定,不利于对流的发生,无降水天数增加,无形中增加了夏季高温的风险。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热岛强度明显增加,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部分城市夏季高温天气增多的趋势。
由于高温天气的产生是天气环流影响的直接结果,因此科学界试图区分热变化(全球变暖背景)和动态变化(大尺度环流变化)对高温的影响 事件。 中国以往极端高温事件的归因研究指出,热变化对高温的贡献占主导地位,热变化对极端高温事件的贡献会随着极端事件的增加而增加。
王军表示,目前全球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发生的,但几次极端高温天气并不意味着全球变暖正在加剧。 关注这个问题需要仔细分析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
“但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未来随着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极端高温天气发生的概率和强度都会增加。” 王军表示,当未来全球变暖达到一定程度时,目前一些极端高温天气可能会常态化。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了这一点。 中国不同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且气温上升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北部地区气温升高幅度大于南部地区,青藏高原、新疆北部和东北部分地区气温升高更为明显。 中国区域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 21世纪中叶,我国年均降水量将增加6.5%~7.2%,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将增加。 中等排放情景下,内蒙古西部至新疆东部和华南地区、广西至湘南是增幅较大的地区。 .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58创业榜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inpai58.com/?p=25259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58创业榜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16日 15:14:18
下一篇 2022年7月18日 11:14:2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